月眉山觀音寺
主祀神佛: 觀世音菩薩
桃園縣大溪鎮月眉里15鄰月眉91號
電話: 03-3881746
檢視較大的地圖
月眉山觀音寺原名觀音媽山觀音媽廟,位於大溪鎮武嶺橋東端,相傳建立於西元17世紀中葉(清乾隆年間)。民國58年地方耆老江宗恩里長依地裡剖析,廟前正對印斗山,背倚鳥嘴尖山,廟座小山丘靠近大溪河邊月眉灣,而改名月眉山觀音寺。
大溪古稱大姑陷,是淡水河早年水運上遊最內路據點,亦是北台灣桃竹苗山區土產、民生用品轉運碼頭。當時船隻往來頻繁,挑夫、行舟商旅們為求平安順利,就在現址石壁旁一座長滿蘆竹林與雜草的小山丘半山腰間,以三塊石板鋪設屋頂,搭成小屋恭奉觀音石像,往來行船信眾參拜,這座小山丘也因此被稱為觀音媽山。
西元1894年日本佔據台灣後,陸路交通開發,又因興建桃園大排始大漢溪水位下降,船運漸由陸路交通取代,月眉山觀音寺香火因而日趨沒落,觀世音菩薩漸被遺忘。二次大戰末期百姓生活困苦,庄民簡金乎君家境清貧且體弱多病,一日憶及幼年牧牛時觀世音菩薩曾經安座於觀音媽山半山腰石壁間,在萬念俱灰下遂前往祈願,身體若能康復,願為觀世音菩薩塑像建廟。西元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,簡君身體狀況果然好轉,於是以泥水匠專長北上謀職,開起建廟還願歷程。爾後廟地承蒙庄民鄭金麗和程銀山兩位大德慷慨捐助,使廟宇規模得以擴大,前後歷經四次增建,於民國85年順利落成,即為現今廟身。近年斥資二千多萬元整修正殿等地,日後方便信眾在正殿前廣場休憩,並可欣賞武嶺橋與大漢溪河岸美景。
現廟內大殿仍保留最初供奉於石板小廟內的石觀音像,左右殿供奉玄天上帝、五穀先帝,二樓中殿奉祀大尊觀世音菩薩,左右殿供奉十八羅漢尊者,左廂房恭奉值年太歲星君。另外,在寺左側後山前側供奉阿彌陀佛聖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