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山市文衡殿


主祀神佛: 關聖帝君
高雄市鳳山區文衡里文殿街2號
話: 07-7760615
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 根據「鳳山縣誌」記載,清朝鳳山縣城內的雙慈亭建於乾隆18年(西元1753年),龍山寺建於乾隆30年(西元1765年),赤山文衡殿則建於乾隆60年(西元1795年),至今都已超過300年,同列為鳳山歷史最久遠的3大廟宇。

  雙慈亭及龍山寺都位於鳳山市區裡,輻員不大,廟埕受到街廓影響,佔地面積有限,無法擴建。赤山文衡殿則不然,赤山屬北門外的城郊部落,原始山林一大片,可以不斷的擴建,成為鳳山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廟。所謂「大廟」,不但指的廟的歷史久,還要腹地大,香火鼎盛,赤山文衡殿全都在標準之上。

  赤山文衡殿附近的大片原始山林,除部分由先民開墾後向官府納租外,幾乎都由先民主動劃為文衡殿的廟產。日久之後,在文衡殿公認的原野土地中,如果有人要墾殖,可向文衡殿管理人承租,所繳納的租金即為廟的香火來源。這是早期先民墾荒聚落中,對於宗教信仰中心約定成俗的廟產由來。

  赤山文衡殿早期的廟宇構造,是由庄民自建,和泥為牆,取竹為樑,編茅草為頂的聚落型廟宇,但是所轄的腹地則包含庄民耕地以外的未登錄原野。在文衡殿四周,有一大片土地列為廟產放租。現在的澄清湖(赤山居民稱「大埤」)小貝湖(赤山居民稱為「草埤」),也都屬於文衡殿的廟產,放租給庄民養魚。

  文衡殿的廟產被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當局強制徵收,但仍保有廟宇四周腹地,大埤及草埤的產權則移轉日人手中,作為大型農場水源用地。

  台灣光復後,日本人撤走,原有的文衡殿廟產,縣政府一度通知管理人辦理登記,由於文衡殿的管理組織在日據時期鬆懈,光復後對廟產的爭取也不積極,大埤及草埤的管理權最後落入水利會系統,耕地則以三七五減租放領,少部分沒有辦妥登記的,則歸縣府公產,其中包括現在青年路旁一公頃半的住宅用地、省環保處南區環境保護中心、鳳山市農會文山辦事處現址等多筆土地。

  赤山老一輩的仕紳,多年來為文衡殿的廟產無法保存下來而感到耿耿於懷。在赤山留傳下來的諺語中,關帝君富甲一方,廟產在鳳山縣的寺廟財富中,比現在位於鳳山地政事務所旁的開漳聖王廟還多,而有「金關帝、銀聖王」的比喻。

  赤山文衡殿每年農曆正月13日關公的聖誕日,舉辦盛大的廟會,舉目所見都是乞龜、供花、獻牲,來自各地信徒朝拜不絕,鑼鼓喧天,熱鬧非凡,一片喜氣洋洋,交通為之阻塞,宛如提前過元宵節。

  赤山文衡殿位於鳳山市文殿街2號,從第1高速公路下九如交流道,循高雄市九如路接鳳山建國路往赤山地區前進,約10分鐘即可抵達,交通相當方便,洽詢服務電話是:(07)776-0615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ume.com.tw/830019/Default.htm